国际媒体动态:日媒登顶新闻网站50强印度报纸掀“种报”运动电视大屏YouTube化
栏目:媒体新闻 发布时间:2025-08-21 20:03:40

  辜晓进(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本刊学术顾问)

  辜晓进教授主持并编译的国际媒体动态栏目,内容聚焦全球媒体行业动态,涵盖新闻平台排名、媒介趋势、行业变革及社会行动等方面。

  著名媒体研究网站Press Gazette 7月14日援引Similarweb 网站5月份数据,罕见发布包含所有语言的新闻网站全球50强排名,中国、日本、巴西等非英语国家的新闻网站因此获得上榜机会。根据该榜单,雅虎新闻日本版(jp)以9.21亿的访问量位居榜首;巴西的环球网(以7.95亿位列第二名;美国的网站以6.25亿名列第三;英国的BBC网站以4.74亿列第五。中国有两个网站上榜,分别是排第七名的腾讯网(qq.com)和排第三十三名的网易网。

  上榜网站最多的国家是美国(12个),其次是印度(10个),日本和英国都以4个网站上榜并列第三名。中国网站上榜数量少,很可能是因为在相对封闭的中国网络系统较难获得即时数据。该榜单还显示,大多数网站的访问量同比出现下降趋势,只有16个网站同比增长。

  YouTube今年迎来20岁生日。20年来,它在内容的生产和消费两方面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且仍在向强势方向发展。以下6个方面表明,与该平台合作是很多媒体应当考虑的策略。

  1.海量抵达与长期驻留。该平台现有超过27亿月活跃用户,在全球社交媒体中数一数二,其中2.38亿在美国。

  2.它已成为Z世代(指跨千禧年出生的人群)和α世代(指2010年后出生的人群)的核心平台。去年底的数据表明,七成以上的Z世代受众在该平台获得新媒体内容(如音乐、播客、系列剧等);73%的13—17岁少年称会每天打开YouTube。

  4.YouTube已成为播客巨兽。该平台在全球有10亿月活跃播客用户,超过Spotify和苹果,并成为美国最大的播客平台。

  5.电视大屏正YouTube化。在美国,通过电视大屏观看YouTube内容的受众已超过移动端,“YouTube已变身新电视”。

  6.YouTube正在主导新闻用户。种类丰富的内容、作为娱乐主渠道的声誉、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以及活跃的UGC生产模式,使得YouTube在新闻和信息方面更加大众化。在印度等大市场,该平台已占新闻来源的50%。

  英国广播公司(BBC)正在酝酿一个以疯狂削减开支为目标的将工作任务大量外包的计划,这将危及数千个员工的工作机会。该计划可能会将目前英国团队的工作外包出去,以方便与美国科技巨头等潜在伙伴合作。外包的项目据称包含算法推荐等直接面对用户的内容生产。而此前在BBC内部,该计划可能对英国员工产生的冲击已引起严重关切。外包项目可能直接导致BBC在索尔福德、格拉斯哥、纽卡斯尔、卡迪夫等城市的员工失业。

  BBC此举的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大的财务压力,公司高层急于降低成本。作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的收视费,自2010年以来已减少三分之一。2023年,有约50万民众取消了电视收视,因而不再缴纳收视费,而大量年轻人则涌向YouTube等流媒体。有分析指,BBC此举只会在短期内降低成本,但市场专业地位的削弱将会瓦解公司的长期发展利益以及iPlayer等自身平台的改进。

  多年来,戴夫·乔根森(Dave Jorgenson)已成为《》的社交媒体形象大使。他在TikTok和YouTube上那张络腮胡面孔变得家喻户晓,并在大选、战争、商业活动等方面发挥影响力。其在该报社交媒体账号上的粉丝有数百万,其中包括TikTok粉丝190万。但34岁的乔根森决定下月离开《》创办自己的在线视频公司。此举成为一个新的测试,即像乔根森这样靠知名报纸起家的记者,离开母报后能否继续生存?

  乔根森赌的是,在《》官方社交媒体账户上每天观看他演播的约300万粉丝会跟随他转移至他自己的新平台。《》首席执行官威尔·刘易斯(Will Lewis)本月向员工发邮件鼓励员工报名参与买断离职,乔根森立即响应。他说:“我之所以三年前没有选择离开,是害怕失败。但现在我已无所畏惧了。”

  由Make It Free发布的一份新白皮书,正在挑战数字出版商的一个视野盲区:数字受众中的多数人将不再付费订阅或注册他们的产品。题为《从数字树看数据森林》的该报告描述了数字出版业的受众行为数据,称90%的数字访客面对付费墙时选择了回避。他们成为传统订阅策略尚未留意到的沉默的大多数。

  报告比较了当代数字受众与数十年前忽略报摊的人群。在过去,走过报摊的人群只有很小一部分会停下来买报纸;而如今的在线受众表现出同样的行为方式,即只是浏览标题和抽阅内容而从不付费关注。报告指出,带有算法功能的智慧付费墙提高了高专注度用户的注册率,现在平均有7%的读者愿意免费注册阅读, 3%的读者愿意付费订阅,而90%的读者选择离开。

  一份备受瞩目的报告揭露BBC在标准执行方面的失职。报告指,BBC的纪录片《加沙:如何在战区生存》在制作过程中存在“重大失误”。报告指出,该纪录片使用一名14岁儿童为纪录片配音是错误的,不合行业标准。此外,该纪录片也未说明该男孩的父亲是加沙地区哈马斯政府的农业部副部长。不过,该报告也表示,没有证据“支持关于该配音员的父亲或家庭以任何方式影响了节目内容”。

  报告指出,该纪录片仍是一部极具震撼力的作品,生动展现了以色列对加沙的袭击所造成的对平民和儿童的巨大伤害。自2023年10月以来,以色列军队已杀害超过180名记者和媒体工作者,并禁止记者进入加沙,这使得BBC等媒体机构难以在报道中展现人性化的一面。

  “到达”集团(Reach)是英国最大的商业报业集团,旗下有《每日镜报》《每日快报》《每日星报》等英国全国报纸和网站。2023年,该集团宣布向美扩张,在美国运营《镜报》《快报》和《爱尔兰星报》等报纸和网站,而此前该集团已于2019年将旗下利物浦官网延伸至美国。过去的两年间,该集团的美国团队已扩充至70人,其中50人在纽约,10人在加州,10人在英国国内为美国版服务。

  据该集团美国版执行董事迈克尔·卡西欧(Michael Cascio)介绍,集团美国版各种媒体的美国受众增长迅速,去年增长了三分之一,达到美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并从去年12月起开始盈利。据数字统计平台Similarweb数据,今年6月份,《镜报》美国版的PC端和移动端受众已达1310万;《爱尔兰星报》访问量为740万,《快报》访问量310万。

  两大公司7月8日宣布,赫斯特集团以7500万美元价格兼并《达拉斯新闻晨报》(以下简称“晨报”)。此次兼并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晨报”虽然是上市公司,但自1885年起股权一直由家族掌控,此次被私营的赫斯特集团收购,使得全国专注于地方报业的上市公司只剩两家——甘尼特集团和李氏集团。对赫斯特集团而言,此次收购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得克萨斯州的庞大版图。该集团在得州其他三个主要城市休斯敦、圣安东尼奥和奥斯汀还拥有报纸及数字平台。今年2月,赫斯特集团以约7000万美元从甘尼特集团收购了《奥斯汀美国政治报》。

  赫斯特集团是拥有报业、电视、期刊等媒体的大型多元化媒体集团,报业分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分析将此次兼并视为好事,认为由一个老板控制得州四大城市的主要报纸,有利于巩固该州的报业,“晨报”也可能获得再投资,且不会发生太大的裁员行动。而25年前,“晨报”的母公司比罗集团(Belo)作为家族产业,曾将旗下23个地方电视台剥离,后被甘尼特旗下电视集团TEGNA收购。比罗集团在加州等地的另外两家报纸也已售出。

  7月18日,国会授权特朗普政府大幅撤回对公共媒体的联邦资助。此次通过的“2025废除法”(Rescissions Act of 2025)撤回了用于资助公共广播公司等公共媒体的11亿美元,这笔资金对遍布全国的公共媒体起到支撑作用。数月来,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公共广播公司(PBS)及其位于各地的附属台一直为避免这项法案而抗争。

  NPR的CEO凯瑟琳·马赫(Katherine Maher)在社交媒体发布的声明中说,“此项决定剥夺了数百万民众每天从公共媒体获取信息的权力。”这个1分钟视频传播广泛,例如在TikTok上已获得23.7万次播放和近50万次点赞。PBS也发起了公众支持活动。从纽约城到原住民社区的大量地方公共广播电台,将受到严重冲击并很可能导致裁员、削减节目等行动。在农村小镇的广播电台,天气及各种紧急事件的信息传播则将受到更大影响。

  印度自2000年以来已失去233万公顷树林覆盖,占比6%。很多印度人希望参与植树改变这一不利局面,但不知如何开始。为此,印度最大印地语报纸《帕斯卡日报》发起“一人一树”运动,其出自一个简单却具有革命性的理念:你可以种一份报纸,而报纸不仅提供资讯,还会生长。读者可以从日常报纸中剪去一角埋在土里,让其自然成长为树。为培养可持续的日常行为,该报确保在广泛发动参与的同时,不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影响。

  该报策划了一个全方位的行动组合:1.纸媒:超过50万平方厘米的广告用以社会动员,同时在报纸6个特刊版里植入树种并发行至20个城镇;2.广播:在28天里累计发布50万秒的广告,实现跨地区传播;3.数字:发动包括宝莱坞巨星在内的130+影响者在社交媒体等数字平台进行宣传;4.线下:在学校、办公场所、公园、社区等人流较大的空间进行发动。

  目前数字内容已获1700万阅读量,已有5万读者在网上晒出自己种植“报纸”的照。活动推广的第一天,报纸比往常多卖出30万份。目前已有经过检测的5万株树苗发芽,其长成后将每天增加100万升的氧气供应量,为约3500人带来清新空气。

  巴西最高法院6月26日公布了关于社交媒体公司必须对所发布内容负责的决议,并称将于数周内付诸实施。以8:3通过的这项决议要求谷歌、Meta、TikTok等科技巨头对其社交媒体发布的内容进行监控,对那些涉及仇恨言论、种族歧视、诱导暴力等内容的帖子要立即行动并予以删除。此举对南美国家与美国政府的关系带来新的不确定性。批评者也称此举破坏了。

  此项立法实施后,人们可以据此对刊登违法内容的社交媒体予以起诉。但高院尚未对哪些内容属于违法做出清晰界定,可能导致今后循案例法来确认违法事件。此举也强化了法院在社交媒体内容违法方面的执法力度,而此前相关警告常被社交媒体忽略。